镜头一:勇登华山

第一站华山,中国著名的“西岳”,南接秦岭,北瞰黄渭,由于华山位于中国版图的最中央,“中华”和“华夏”之“华”,就源于华山。 自古以来就有“奇险天下第一山”的说法,华山之奇就在于它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。



经过短暂休整后,我和朋友们向南峰出发,南峰海拔2154.90米,是华山最高主峰,也是五岳最高峰,古人尊称它是“华山元首”。登上南峰绝顶,顿感天近咫尺,天地空阔,八方一色,一股豪气由脚底直贯头顶,顿时生出了“欲与天公试比高”的豪迈。

由南峰蜿蜒而下,眼前豁然出现了最秀丽险峻的西峰。西峰海拔2082米,又因峰巅 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,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。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,浑然天成。西北绝崖千丈,似刀削锯截,其陡峭巍峨、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,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。


镜头二:革命圣地延安
依依不舍离开古都西安,坐车5个小时左右,沿途车览盘龙卧虎绵延起伏的陕北黄土高原,那首父母喜欢听的歌曲“黄土高坡”在我脑海里来回萦绕。曾经的“一阵大风刮过,漫天黄沙的情景”早已不复存在。从2002年以来,陕西经过大规模地开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活动,政府还动用了飞机撒种,如今黄土高原已变成绿水青山。沿途远望连绵的山脉植被茂密,蓝天白云空气清新,心情也不由自主的变好了。

在延安,我们参观了杨家岭、枣园和王家坪等革命圣地,领略了巍巍宝塔山的雄伟气魄,走进了延安纪念馆。当我看到了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、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地方的一草一木,中共中央的办公地。

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是那狭小、阴暗、简陋的窑洞,窑洞内那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的陈设,聆听了解说员详实而又生动的解说,那一刻我震惊了,我深深体会到圣地延安的历史和精神是如此的厚重和伟大。就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,再加上一张简陋的书桌,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、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。正是他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,进行着中国革命的道路并取得了胜利。什么让他们如此的强大和坚韧,那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和坚定地革命信仰。他们就延安精神最好的诠释者。

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、埋头苦干的精神。在来延安旅途的列车上,我们看着那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形,就能想象到革命时延安闭塞的交通和落后的经济。通过参观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,那一洞洞原始的窑洞,还面临国民党的封锁,那是我们现在想象出当时条件多么的恶劣和艰苦。但是,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,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开展了大生产运动。一边生产一边打仗。成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、埋头苦干的精神,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我们的新中国。
延水悠悠,千年不断,延安精神,永放光芒。此次延安红色教育虽然结束了,但学习、实践、发展、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使命仍然没有结束,今后我们一定要把延安精神和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。克服一切困难,集思广益、开拓创新,让公司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。
镜头三:天下黄河一壶收

黄河,中华民族的“母亲河”。早就听闻黄河上的壶口瀑布有“万里黄河一壶收”的美名,感谢公司给了我们近距离接触母亲河的机会。
看着远处的黄河水,汹涌的冲过来,尤有雷霆万钧之势、万马齐喑之奏。河水拍在山崖上,形成一道“水墙”,望着远处的腾空黄浪,这时舞台上唱起了黄河大合唱,不禁让人想起了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,创建新中国时,浴血奋战的场景,当年他们抛头颅,洒热血,为中华人民打下了这片乐土。要不然现在我们,怎么能有幸站在这里观看这天下的一大奇观呢。

时间过的好快,一眨眼六天的行程结束了。在这六天的行程中,每天的行程都带给我一次巨大的震撼。每天的行程都告诉我们,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为了我们明天更加美好生活,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身心的投入,以延安精神、开创精神为动力,为开创热力的发展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。